“十三五”期间盐城教育总投入达898.56亿元
记者姚梦“十三五”以来,盐城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扩资源、补短板,促改革、激活力,强队伍、提内涵,办实事、惠民生,奋力推动盐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扩大资源供给记者从盐城市教育局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898.56亿元,年均增幅达6%。学前教育专项奖补资金从每年2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幼儿园、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00元/年、500元/年、1000元/年提高到650元/年、1000元/年、1500元/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盐城全面修订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加强资源供给预警分析,敦促各地超前规划布点学校,提高学位供给“满足率”。构建协同建设机制,出台《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实施办法》,将城镇规划建设与教育资源建设从“两张皮”变成“一张皮”。“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建中小学225所,其中2020年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达154个,新增学位近8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特别是盐城市区今年新建成、在建和待实施的教育项目达60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教育资源供给实现质的飞跃。理顺办学体制促进均衡发展盐城着力构建权责明晰、充满活力、富有效能的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新格局。一方面,全面实行市区公办普通高中由市集中统一举办管理,2019年,8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一次调整到位,实行标准办学,形成竞合态势;整合4所“小而弱”职教学校资源,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加快改善;重组5所“分散式”特教资源,筹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升特教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盐城各地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优质集团“裂变”,赋予教育集团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实施独立办学,实现扁平管理。同时,遴选优质“龙头校”领衔“聚变”,采用直办一体、结对共建、托管等模式办学,全市组建56个义务教育集团、82个城乡学校“办学共同体”,辐射带动薄弱校、一般校、新建校一体发展,校际均衡差异加快缩小。加强内涵建设改进育人方式“十三五”以来,盐城实施优质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优质学校集群,累计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150所,全市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达81.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超过了教育部2020年普惠园比例达80%的要求。创建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219所,义务教育学校省标准化比例达88.06%。盐城中学、东台中学分获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立项学校及培育学校。全市成立汽车、纺织、工业自动化、装备制造等12个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2019年,盐城入选全省四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全市广大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充分运用“铁军精神”红色文化、“湿地世遗”生态文化、“凡人善举”好人文化等德育资源,依托9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8个“烈士镇(村)”等德育载体,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养爱党爱国、素质优良的时代新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育,打造推广“让学引思”生本课堂,实施教改项目200余个,创建教改示范学校35所,全市义务教育学生省“名师空中课堂”综合开通率达100%,1300位名师活跃在线,答疑数量居全省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打造过硬队伍盐城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之举,创新教师人事管理,建立市域统筹、动态调整的教师“编制周转池”,周转池储备编制规模达2000个,有效解决了部分区域、部分学校结构性缺编缺员矛盾。创新培训培养方式。实施“盐城市名校长培养工程”,从2020年起,用三年时间培养150名精英校长,首期50名学员培训班正式启动。每年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000余人赴上海、浙江等地培训研修,邀请上海、南京等地知名教育专家和本市高层次教育人才举办“特级教师大讲堂”“教改论坛”等培训活动。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盐城市中小学教师激励体系,明确标准、周期、考核等具体要求,规范评选行为、破除荣誉终身制,激励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敬业奉献。市委、市政府每年考核重奖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和省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10万元和10万元考核奖励。近期,盐城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扩大激励覆盖面的政策文件,让各级各类名特优教师、骨干教师留得住、教得好。近期正在研究制定盐城籍学子报考重点师范院校及返乡从教的激励政策、骨干教育人才引进“百千万”工程等文件,将极大提升盐城教育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水平。倾心为民服务增进群众满意盐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兴办一系列教育实事项目,2019年启动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在校集中就餐、体育设施开放、教室安装空调”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备受百姓赞扬,全市96%以上的公办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各学校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程“菜单”,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建立学校食堂自营供餐为主、社会“中央厨房”企业配餐为辅的集中供餐体系,就餐服务需求满足率达98%;全市510所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共享,惠及市民群众数百万人次;为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安装空调3.27万台,学生学习环境明显改善。记者获悉,在原四项教育惠民工程的基础之上,全市今年正积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室“增亮计划”、直饮水“健康行动”、课桌椅“焕新工程”和学校“厕所革命”等“新四项惠民”实事,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如果没记错这个vivo规划的第三块地了吧有钱真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