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声网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民声 | 课间将矿泉水瓶当球踢遭体罚!响水教育局及校方高度重视。既有对“规则”的强调,也应明确“管”的边界

[复制链接]

83

主题

0

好友

14

金币

小编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586

麒麟阁成员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响水连声网,让城市听到你的声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响水县实验小学二年级9名学生,因课间在广场将空的矿泉水瓶当球踢遭受体罚一事,经响水连声网11月10日发文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响水县教育局及校方高度重视此事,第一时间与年级主任、涉事教师核实情况,明确表态“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直以来在会议中强调,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厉禁止体罚、变相体罚等行为……”。目前,学校已对涉事教师严肃批评教育,并以此次为契机,将在全校开展教育方式全面自查。
而在此事的热议中,部分网友的评论耐人寻味:“家长太较真,老师以后不敢管孩子了”,“孩子就应该严管,不然进入社会要吃亏”,“打打没关系,谁没被打过”,“家长太娇嫩了,多大点事”等等……
tpzl.jpg

老师当然要管孩子,而且面对原则问题还必须得严厉。但“管”的前提是用对方式,我们绝不能将“捏脸扇巴掌+集中拍照发群”与“批评教育”混为一谈,更不能把“教育失范”等同于“严格管教”较真的不是“老师该不该管”,而是“老师该怎么管”;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约束孩子”,而是“过激的方式是否偏离了本质”。

首先要厘清的是,7-8孩子踢空矿泉水瓶,犯的是“嬉闹没注意场合”的事,绝不是“品行问题”的大过错。而采取“捏脸扇巴掌+集中拍照发群”,又能让孩子记住什么呢?大概率让孩子记住的只是对老师恐惧,怕老师、怕惩罚,而非规则。规则是课间活动需遵守秩序,保护自己和别人的安全;而过分体罚带来的只有“不敢做”的畏惧感。前者为了成长,后者只为了驯服。

我们完全理解教师面临安全考核、教学质量等压力,“怕孩子出事”的焦虑真实而具体,但解决焦虑的办法,不该是“把孩子管得不敢动弹”,而是教会孩子“怎么安全地玩、有规矩地闹”。就像园丁不会因为怕花被风吹倒,就把花连根刨了。

我们既要有对“规则”的强调,也要明确“管”的边界!
现代化的校园,不该是“不许孩子犯错”的无菌温室,而应该是“允许孩子试错,但教会孩子知错就改”的成长乐园。就像我们期待的社会,是容错的、有温度的,能包容成年人的无心之失,更应该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磕磕绊绊。

值得肯定的是,响水县教育部门与校方的重视,让我们看到了对教育失范的零容忍态度,更看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响水连声网为减少不必要的舆论,现已删除了原文。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每一次教育方式的选择,都会刻在孩子成人后的性格底色中。家长们要理解教育的复杂性,社会需要形成理性的舆论环境,我们既不苛责教师的正常管教,也不纵容教育的失范行为。唯有社会、教育者、家长三方努力,才能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既有规则约束、又有成长自由的蓝天。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