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江苏城市发展展望⑥:南通篇
1
优化全方位开放战略布局
推动南通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更大力度推动跨江融合,更高起点推进通州湾建设,打造江海联动新引擎和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
2
加快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建设滨海风貌城镇带。进一步壮大连云港、盐城、南通城市综合实力,支持打造现代海洋城市。
3
深化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引领性实践
纵深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以重点区域融合示范、重点产业园区共建为突破口,高质量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建设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
4
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和
都市圈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增强都市圈城市群竞争力。强化沪苏通合作,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打造跨江融合、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战略枢纽。
5
国家县城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
提高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水平。国家县城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盱眙县、宝应县、沛县、东海县、沭阳县、建湖县、泗阳县、南通海门区、泰兴市、溧阳市。
6
优化枢纽城市布局
支持打造苏州-无锡-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发挥物联网赋能智慧交通功能,加强城际快速交通联系,促进跨江协同互动,与上海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7
着力发展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重点工程——
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连徐高铁连云港站、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北沿江高铁南京北站、南通站、泰州南站,通苏嘉甬铁路苏州北站、苏州南站(汾湖站),合宿新铁路宿迁东站,南通新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项目。
临港经济区:重点依托连云港港、南京港、苏州港、南通港,因地制宜促进港产联动和港口型物流发展。
临空经济区:建设南京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依托苏南硕放机场深化全国快递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
多式联运型货运节点:建设南京禄口机场国际邮件综合核心口岸、通州湾港区海河联运物流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淮安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运河宿迁港铁水联运工程等。
8
完善综合交通大通道
畅通沿海交通通道,规划沿海高铁,谋划新建临海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完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运输廊道。
9
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轨道交通:建成南沿江、宁淮、沪苏湖等铁路,开工建设北沿江、通苏嘉甬、合新、盐泰锡常宜、宁宣、宁芜复线、沪苏锡常、如通苏湖苏州至吴江段、扬镇宁马、宁仪扬等铁路。推进淮新、潍新、宁马、苏淀沪、宁滁、常泰等铁路前期工作,条件具备时力争开工建设。与邻省共同推动宜湖、宁滁蚌、宁杭二通道等铁路前期工作。规划研究沿海高铁盐城至赣榆段、徐枣、徐菏、淮兴泰、沿淮、连临、南京铁路货运外绕、 等铁路。
过江通道:建成龙潭、常泰、江阴二等过江通道。开工建设通沪、江阴三、张皋、海太、上元门、南京地铁4号线等过江通道。力争开工七乡河、锦文路、苏通二等过江通道。
民用机场:建成连云港花果山机场一期等。开工建设南京禄口三期、苏南硕放、徐州观音、常州奔牛、盐城南洋、淮安涟水、扬泰二期等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和连云港花果山机场二期等。支持苏州、宿迁等地开展完善区域航空体系研究。
港口航道: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和盐城港响水港区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开工建设南通港三夹沙南航道、小庙洪上延航道、通州湾港区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盐城港滨海港区20万吨级航道等工程。建成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苏申内港线、魏村枢纽扩容、申张线青阳港段、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苏申外港线等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长湖申线、通扬线通吕运河、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德胜河、宿连二期、连申线响水船闸扩容等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金宝线等航道整治工程。
10
协调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电力和新能源类:白鹤滩-江苏±;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华能南通、大唐南电、江阴燃机、华电望亭燃机创新示范项目,南通、盐城海上风电场,句容、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
油气类:华电赣榆LNG接收站,如东协鑫汇东LNG接收站,国信如东LNG接收站,滨海LNG接收站扩建,苏州、江阴、镇江等沿江LNG接收站;中俄东线江苏段,省沿海输气管道,连云港-仪征原油管道,连云港-徐州成品油管道;苏盐井神张兴、港华金坛储气库。
11
推进外贸创新发展
积极发展新型贸易。支持海门、常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稳步发展,推动传统内贸专业市场国际化转型。
12
协同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项目——
高质量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共创沿沪宁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示范带。因地制宜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环太湖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环淀山湖绿色发展协同区、宁淮宣黄成长带等一批跨省特色合作区。推进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启东-海门-崇明、溧阳-郎溪-广德等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提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和上海农场(大丰)发展水平,建设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
13
赋能开发区创新提升发展
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工程——
省内国际合作园区引领支撑工程: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加快推进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意海安生态园、中奥苏通生态园、中国瑞士镇江生态产业园、中欧(无锡)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中新(丹阳)产业园等提升合作层次。加快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