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声网

搜索
查看: 4320|回复: 1

[资讯] 响水:一位有“温度”的法官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0

好友

532

金币

鲤鱼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168
发表于 2019-8-14 2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响水连声网,让城市听到你的声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响水那些事 于 2019-8-14 20:36 编辑

微信图片_20190814203150_副本.jpg

近日,省委政法委机关启动以“四带四找一促进”为主题的“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引导党员带着责任、带着政策、带着课题、带着感情跟班学习,主动查找思想境界、党性修养、工作作风、担当奉献等方面差距不足,对标先进践初心、履职尽责担使命,促进全省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根据活动安排,省委政法委政法队伍建设指导处副处长高源于7月中旬到我县人民法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活动。近日,作者特地向本报发来专稿,表达他在跟班学习期间的感受与体会。

2019年7月16日8时32分,跟班学习第一天,我如约走进县法院明亮整洁的诉讼服务大厅,眼前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窗口工作人员开始核对诉讼材料、录入信息、审核立案、指导签字;诉讼引导员正在指导群众有序立案,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几名当事人在法官助理的帮助下,开始补充诉讼文书信息……立案庭庭长王浩正逐个指导立案工作人员处理当天的重点工作,并不时和工作人员交换意见。

微信图片_20190814203154_副本.jpg

这位正在忙碌的王庭长就是我即将跟班学习的对象。根据省委政法委机关统一部署,近日,笔者来到县法院开展“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近距离学习政法先进典型,深入感受基层法官勤勉敬业、担当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年近50岁的王浩已扎根基层法院23年,先后在民庭、基层法庭、审管办、诉讼服务中心等部门工作,仅2018年度就结案341件,参与审理各类案件120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或改判、无一信访投诉。他先后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并获得全省法院“优秀党务工作者”“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十佳勤廉干警”“调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充满温情的“第一窗口”
微信图片_20190814203158_副本.jpg

诉讼服务中心是县法院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直接反映法院工作作风和司法形象。作为“第一窗口”“掌门人”的王浩常常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小李你过来,这个民间借贷的案子先去调解一下。”“大爷您好,您先把表填一下,名字和身份证号都写上,哪里不明白的您问我。”一个上午,王浩忙得连水都喝不上。

王浩一边整理案卷资料,一边向我介绍自己的工作。立案庭的诉讼服务中心承担着立案登记、繁简分流、诉前调解、信访接待等工作,每天都“案如潮涌”,是法院接待群众最多的部门。仅去年县法院就立案一万余件,平均每天立案近30件。

“一些打官司的村民识字少不知道如何填表,有的还不会写字。虽然有模板,但一张表格十几分钟都填不好,当事人往往急得满头大汗,我们只能给他们一遍又一遍讲解。”王浩介绍道,“很多老百姓其实不愿意打官司,来法院无非就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想讨回公道,要找一个‘说理’的地方,作为‘第一窗口’的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用心细心,始终做群众的知心人,更要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融入真情的“一把雨伞”
微信图片_20190814203202_副本.jpg
当天下午,王浩刚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起来。原来是一对小夫妻因为琐事要闹离婚。

在王浩的主持调解下,事情原委逐渐清晰,当事人双方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婚后又各自在外打工,缺少沟通交流,女方唯一的要求就是离婚后女儿要随其生活。被告男方冷某大半天不开口,偶尔说一句:“法官,离婚我没意见,但孩子要归我。”鉴于双方争议较大,王浩提出了调解方案:“你们双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也为人父母,很理解你们,可你们双方争来争去伤害最大的也是孩子,孩子现在不到两周岁,我感到还是随母亲较为适宜,孩子大了可以考虑到男方处读书,你们虽然要求离婚,但应对孩子负责,多为孩子着想……”

转眼之间,就到了下班时间,但调解工作仍陷于僵局……此时,外面飘起了小雨,冷某没带雨具,他出门时脱下外套往头上一遮就准备回家。王浩喊住了冷某,从柜子里拿了一把雨伞递给他。冷某愣了一下,什么也没说,拿了雨伞就走了。第二天上午,冷某意外地将孩子带到了法庭,并将雨伞还给王浩,没有过多言语,只是淡淡地说:“王法官,你是一个好人,是值得信赖的法官,我愿意配合你工作。”接下来,调解出奇得顺利,双方当事人很快就达成了调解协议。

饱含深情的“一声谢谢”
微信图片_20190814203158_副本.jpg

跟班学习的第三天上午,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一位白发老者拉着王浩的手不停地念叨:“太感谢了,没有想到法官能亲自上门做调解工作,现在我的难题解决了,邻里关系也处好了。”

从老者不停的谢意中我了解到,已是古稀之年的于某曾经是公安队伍中的一员,现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但是前不久的一件小事让他犯了愁。小区楼上邻居陈某夫妇,每次洗完衣服晾晒时总往下滴水,导致于某家无法正常晾晒衣被。于某为避免邻里关系恶化,打算在自家阳台上搭建雨棚,可在实施过程中,陈某夫妇又进行阻止,表示搭建的雨棚已经影响到自家晾晒衣服,于某无奈之下一纸诉状诉至法院。

邻里之间的摩擦一直是民事纠纷中难解的疙瘩。为有效化解矛盾,王浩及时到于某家进行了实地查看,在了解详细情况后,制定了调解方案,分别与双方当事人多次进行电话沟通、数次当面约谈。在王浩主持调解下,陈某夫妇表态,以后晾晒东西时保证不再向楼下滴水,原告于某也当即主动撤回了诉求,两家人握手言和、重归友好。

在跟班中我了解到,王浩办案时特别注重提高接访和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因而老百姓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有了矛盾纠纷,也都认他评的理。

“法律是印在纸上的条规,我们只有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官,做百姓的贴心人,切切实实为他们分忧解愁,才能无愧‘法官’这个称呼。”王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

主题

0

好友

2

金币

鱼苗

Rank: 2Rank: 2

积分
122
发表于 2019-8-14 2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型挺潮的{:7_245:}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