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连声网,让城市听到你的声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1 最近看到一条很悲伤的新闻。 男子何某失踪10多天后,他驾驶的车辆在附近乡镇的河中找到,但人却不见踪影。 21天后,妻子戴某花带着一双儿女溺水身亡,并留下1000多字绝笔书。 其实何某并没有死亡,而是为了骗取保险金制造了车祸现场。 何某假死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家人,他在保单上写的受益人是妻子戴某。 戴某带着孩子投水溺亡以后何某才出现,何某没想到妻子会做出这样极端的决定,他情绪崩溃,向派出所投案自首。 戴某投水自杀前曾留下了一封千字绝笔书,在这篇绝笔书中,戴某描述了自己在丈夫失踪后承受的各种流言蜚语的压力,丈夫失踪似乎并不是她带着孩子自杀的直接原因,而来自丈夫家人的压力才是。
戴某部分绝笔书:
现在虽不知你是否还活着,但每天这样思念你,已让我没有活下去的念想,我更没有勇气承担外界的压力言论而活着。 我想说的是:失去心爱之人我已够痛苦,可还要承受有些人的嘴巴,何某消失不见就把责任推向我,或许是因为我没有父母,才会这样对我吧,假如我有父母在的话,也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吧。所以我无话可说,这是我的命,我用命来结束这一切,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没有做对不起任何人的事,如果一定要说何某离开是我的责任的话,那我只能说,是我没有出去打工、坚持要带两个崽崽在身边,让何某压力大,一个人挣钱,四个人花钱,可我也是因为小孩由父母带在身边对小孩成长好啊! 还有爸爸你说我出去打工,在出去之前要写一份协议,这让我情何以堪,我是两个崽崽的妈妈,我出去打工,肯定会给崽崽寄生活费,因为我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我不抚养,法律会处理的,但也没必要和你写协议啊!你这不是侮辱我吗? 其实我每个月除了正常开支,我没有多花什么钱,不知你们为什么说我乱花钱,坦白讲,我非常相信何某,我没有败钱,我也相信何某,他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会导致钱损失。 其实我每天除了买菜和每个月买肉用的是现金,其他大部分我都是手机支付,如若不信,你们可以让警察调查我手机的消费记录,另外我和何某吵架的事嘛,我们只是当时吵的凶,吵完之后,就立马没事了,每对夫妻相处方式都不一样的。现在发生这一切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 我不想解释什么,我的解释你们也不会听,如今我只希望我的离开,能够让你们放下何某离开的仇恨、也能够让你们的嘴巴以后能留点人情些,人的一生,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我本想自己独自离开,可儿子女儿没有爸爸妈妈陪伴,他们会很痛苦,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受人欺负,所以只能带他们一起离开,长痛不如短痛。 02 从戴某的绝笔信中可以看出,在丈夫何某失踪后,她承受了很多来自丈夫家人的指责,可能何某家人将何某失踪的责任都推向了戴某,而这个指责主要集中在钱方面的压力。 其实这个小家庭的财务状况确实很糟糕,何某选择骗保,据说是因为欠下巨额网贷无法偿还,而欠下这么多钱可能是因为家里有两个小孩需要供养,女儿还患有癫痫,治病费用高昂。 何某跪地痛哭:“爸爸现在心都碎了呢崽,你的医药费,每个月都要去复查,我自己也是一身的病,实在是没办法了…想陪着你们一起走了算了。”
虽然生活经济状况如此糟糕,但这对夫妻关系其实不错,导致戴某自杀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偿贷的压力,而是“孤立无援”。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上活下去,除了需要生理上的养料,也需要心理上的养料。心理上的养料,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获得外界的情感支持,这份支持可以来自家人,爱人,朋友,或者社群等等。缺少这些养料,一个人不会立即死去,他们可能只是先出现一些情绪上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抑郁。 戴某从小生世凄苦,母亲在她两岁时去世,父亲在她10岁时去世,她与何某结婚后,便与娘家亲戚来往很少。 戴某能够从自己家庭获得的心理支持很少。但好的是,她和丈夫关系不错,丈夫成了她最重要的心理支柱。 丈夫的失踪,生死不明,让她失去了这个支柱。此时,如果家人能够支持她,彼此宽慰,或许她还有活着的动力,她甚至在绝笔信中提到外出打工寄钱回去养孩子。 可遗憾的是,丈夫的家人不仅没有支持她,还将何某失踪责怪到她身上。她决定自杀前,应该已经感到彻底的孤立无援。
03
这个事件很极端,而且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没有办法非常全面的分析。但是这个事件反应出来一个很常见的家庭处理创伤的问题,所以特别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一个家庭想要生存,就一定要有能够抵御意外的能力,通常一个家庭需要建立两道防御才能应对这些意外。 一道防御来源于经济,这个家庭要有基本的财务储备来应对意外; 还有一道防御来源于心理支持,这个家庭里的成员要在遭遇意外的时候能够安抚彼此,相互扶持,走出这段灾难。 如果这两道防御都被破坏,这个家庭就会在意外来临时散掉。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一个家庭如果遭遇了家庭成员去世这种不幸事件,家庭成员会相互安慰,在精神上支持彼此度过难关,但有些时候恰好相反。 他们会指责彼此,相互怨恨,尤其是出现意外死亡这种事情。家庭成员都会很悲伤,但每一个人表现悲伤的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有人极度消极,一蹶不振; 有人想要忘掉过去,快点走出来; 有人想要找到一个替罪羊,为死者的意外承担责任,可以发泄自己的愤怒… 各种情绪表达不同步让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对方,悲伤并没让他们更团结,反而越来越远,把伤痛变成仇恨和误解。 这个事件中,何某家人的处理方式是“选择一个人做替罪羊,让他/她去承担这这个不幸的责任。”戴某就成了何家的替罪羊。 这个案件很极端,结局悲惨,除了何某家人的指责,戴某的成长经历、婚后压力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因素之一,可能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就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我这里只从家庭心理这个角度谈我的看法。
希望这样悲痛的社会事件能够让大家多一些深思,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