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水连声网,让城市听到你的声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开展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通榆河整治是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生态立市,全面启动“三河”整治提升工作,强化区域内河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真正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让河流焕发青春,成为美丽的河、流动的河、文化的河、繁华的河。现本报开辟《聚焦“三河”整治》专栏,持续报道“三河”整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奋进面貌、重大进展和喜人成效,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2019年10月12日,盐城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启动串场河全线整治提升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县联动、系统推进串场河沿线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力争用3至5年时间,让串场河焕发青春、重放光芒,努力让“千年母亲河”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河。
一年多以来,盐城坚持整体推进、系统布局、协调衔接,统筹兼顾人居环境、产业调整、文化记忆、社会发展,重塑水乡生态,绘就盐城水韵之美,努力将串场河沿线建成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文兴”的生态景观带,沿线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坚持系统治理再现美丽生态之河
11月30日下午两点,在串场河阜宁县沟墩镇段,记者从安乐村村部登船向东前行,直至沟墩镇工商所大桥。串场河河水清澈洁净,两边驳岸坚实稳定,沿岸的垂柳、水杉、广玉兰等树木已栽种成形,静待来年春天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仅7公里的水路,吸引了近50名垂钓爱好者在此挥竿寻趣。
“以前这段河水质差、垃圾多,杂船横行。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不仅直排河内,还在河边养殖家禽,导致水体黑臭,环境脏乱。”阜宁县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强告诉记者,此时沟墩镇条海大桥下正在进行河内淤泥清理和沿河污水管网建设施工,“把污染的底泥清理掉,再将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统一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阻断污染源。”
盐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在串场河主线之外,仅阜宁县境内就有71条与之相交的支线河流。在串场河上登船而行,记者发现,每一条与串场河平交的河道均已得到有效整治,杂船不见了、垃圾不见了,一眼望去,小桥流水、碧波荡漾,令人心情舒畅。
阜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邓正亚介绍,自去年串场河全线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阜宁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两违三乱”整治,突出生态恢复,着力改善水系环境。累计劝离船舶131艘、拆解81艘,清理鱼罾鱼簖43处、违章搭建236处,完成沿线25处砂石厂、货场、粮食码头等各类非法建设和经营设施整治;实施全域22.5公里河道清淤疏浚,计划12月底前完成;对沿线71条平交河道逐一排查,将入河水质较差的44条80.58公里支河全部纳入“一村一河”整治项目;按照先截流后分流原则,对串场河沿线排污系统进行修整,今年计划新建污水主管网3400米、支管网9860米,项目建成后沿线生产生活污水将全部纳管处理。
一年多以来,盐城市串场河全线整治提升工作坚持系统思维,推进串场河整治工作,各责任主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县联动、分工协作,系统推进规划编制、“两违三乱”整治、河道疏浚、景观带建设等各项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串场河全线整治提升工作已完成投资约36.75亿元,共拆破拆旧拆违2021户,搬迁砂石场及整治码头266个,搬迁污染企业47家,清理船只251条,新建、改造闸站40座,新建污水截流管网52公里,提升污水泵站8座。
发展水岸经济打造兴盛繁华之河
随着盐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河畅水清岸绿的美丽面貌逐渐呈现,大力发展“水岸经济”、带动城市品质提升逐渐形成共识。今年11月,市政协八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召开,会议围绕“打造串场河、新洋港景观廊道,发展水岸经济”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水岸经济是主要依托城市水域资源,结合生态和文化资源,引领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城市发展新高地的一种滨水经济模式。它通过沿水岸恢复历史景观、美化周边环境、修建商铺实现人气聚集,促进旅游、餐饮零售、文化、现代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品位档次快速提升。
冬日的夜晚,盐镇水街内依然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沿街各特色餐饮馆内热气升腾,室外各类传统手艺令人目不暇接,还有那漂舟戏苑舞台上常常响起古韵淮腔,悠扬婉转。这依托串场河打造的文化风景区成为我市早期探索发展水岸经济的有益尝试。
盐城市政协常委、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汤中文认为,串场河是盐城的形象河和经济河,承载着历史记忆、城市变迁和美好未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串场河保护与开发摆到突出位置,先后实施了水环境治理、景观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其中串场河生态廊道市区段初步建成,沿线遍布先锋岛、金融城、东进路、水街、欧风花街、海盐博物馆等大型商圈和文旅项目,对人气集聚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不仅是在大市区,串场河流经的县域段,也在积极探索依河而兴、依河繁华的发展模式。在阜宁县大桥新村棚改现场,记者看到那些沿河的“矮、破、老、旧、小”已经拆除,正在清理建筑垃圾。阜宁县房屋征收指导服务中心书记、副主任沈治介绍,阜宁今年3月份启动实施串场河两侧棚户区改造项目,今明两年计划共完成3002户33.43万平方米县城段串场河两侧沿线棚户区改造任务,“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还优化了串场河沿线的环境,环境好了,土地的价值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规划建设,推动串场河沿岸的经济发展。”
在规划发展水岸经济上,我市坚持统筹规划、立足长远、综合开发。充分利用串场河独特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河居聚落、虚实体验空间、古风穿越街区、湿地公园等,最终呈现水上游船穿梭、岸上游人如织的繁盛场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结合生态和文化元素,依托“我的盐城”APP等平台载体,强化旅游营销策划,有步骤地进行串场河沿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串场河旅游产业龙头产品。同时,研究沿线农业生产问题,按照现代农业的思路,结合农田水利整治,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绿色种养等现代农业。
挖掘人文底蕴塑造特色文化之河
串场河的北起点位于阜宁县阜城街道内,与射阳河相交。在串场河和射阳河交汇处,串场河的“北码头”景观带正在热火朝天建设当中,这也是阜宁县串场河景观廊道重点打造的“盐运湾”景观节点。
“盐运湾主要是突出串场河的盐运文化,再结合周边的庙湾特色而建设打造的。”负责串场河阜宁段的杭州园林设计院三院四所所长沈玉仙介绍,在规划设计串场河沿线景观时,十分注重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呈现,“像串场河宏人商品城段,以前全是砂石厂,我们就根据那边的历史与特色,打造‘戏沙岸’秋林广场景观,不仅在‘细沙池’展现曾经的砂石元素,还栽种大量的银杏,营造一种金黄的体验之感。”
串场河,在盐城市境内南起东台富安、北至阜宁阜城,全长170公里,孕育了深厚的盐文化,沿线各地人文史话丰厚,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集海盐文化、水利水工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是盐城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
从阜宁阜城、沟墩、上冈、新兴到大市区,串场河沿线有着古代先民对沿海开发的历史足迹;从盐城市区到伍佑、便仓、刘庄、白驹、草堰、西溪、安丰、富安,串联海盐文化遗存、明清建筑、历史名人踪迹。此外,串场河沿线的新四军铁军文化、悦达等企业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现代乡村文化都有一定基础。
在串场河沿线治理工作中,我市深入挖掘串场河流域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做到生态与文化并举。在保护好范公堤、草堰石闸等现有文化遗存的同时,在挖掘、整理、塑造、传播串场河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精神上下功夫,做活沿河文化、非遗文化,赋予串场河治理的文化灵魂。突出“盐”这个主题,沿线的刘庄、白驹、草堰故事很多,曾经的盐场上都有很多的故事,研究以盐文化为“演员”,以保护、传承、利用为“剧本”,以沿线公共开放空间为“舞台”,真正把串场河的文化价值与底蕴传递到现实空间,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继续围绕串场河流域文化遗存进行详细调查工作,对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尽快列入保护名录;对当前没有能力进行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尽快划出保护控制的范围,待条件具备时加以保护开发。
记者 郑岁寒 丁中明 祁佳
|
|